新鲜 / 健康 / 便利 / 快速 / 放心
OD体育“我到卡口了,已经将你的外卖送到卡口的置物架上。”广州海珠区客村片区管控区,外卖骑手江华从外卖箱中提出一大袋蔬菜,放在卡口处的置物架上,继而向防疫工作人员登记订单收件人的详细住址、电话。
外来物资送达管控区后,接下来,还将由防疫工作人员和志愿骑手接力,继续进行管控区内生活物资接力跑。
目前,广州海珠区临时管控区里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。外卖成为保障城市供给和市民正常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,对此,部分外卖平台与当地街道探索在管控区域内动员外卖员作为志愿者,形成配送网络,保障管控区域内的居民生活需求。
美团外卖骑手黄学俊此前和江华一样OD体育,也在海珠区全区范围内配送外卖订单。近日,因其居住的后滘村成为管控区,自11月1日起,黄学俊等16名居住在后滘村的同事组成“骑手志愿分队”,负责将外来物资送至指定网格点。
这是一场管控区内外的生活物资接力跑,而接力的每一棒,都是为了保障居民物资。
一列水马围住管控区,每隔1公里左右,便会看到两块水马间有一个“关口”——那是管控区的卡口,由防疫工作人员全天候在此处值守,和江华这样的管控区外骑手“交接”物资,也负责统计、管理外来生活物资。
江华一直在海珠区跑单OD体育,主要是在以江南西为中心1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。此前,他总是从中午10点跑单到次日零点,“每天跑70、80单,一天差不多13个小时。”之前,他常常接到广州中大布匹批发市场附近的外卖单,那边订单量大。
而在海珠区部分区域进行临时管控后,江华仍每天坚持送13个小时的外卖订单,不过订单的数量和配送区域发生了改变:如今,每天能跑50单左右,其中会接到十几个订单是送到客村、鹭江片区管控区的卡口处,“配送到管控区卡口处的订单,基本是菜品、肉类等生活物资。”江华说。
之前,习惯开到小路、小巷走近道的骑手,因疫情防控,管控区外围都用水马围蔽起来,近日江华都从东晓南等附近仍能通行的大马路骑行,将订单送往管控区的卡口处,再由封控区内的防疫工作人员接力OD体育。
“尽管订单上写的是**社区**网格点的几巷几号,但像我们这样在管控区外边的骑手都只能将生活物资送到卡口,看到了‘大白’,我就知道我这一单任务结束了,还有下一单等着我。”
美团骑手黄学俊参与这场物资“接力”已有10天,他是这场接力跑的第3棒——卡口处的防疫志愿者会将外来物资送至离卡口几十米外的货架上,再由黄学俊和他的同事将物资送到指定网格点处。
记者了解到,为避免交叉感染,进一步落实好疫情防控,所有的外来物资只能送到管控区的卡口处,由卡口处的防疫工作者交接给管控区内的骑手志愿者,再由骑手志愿者分发至各个网格点处,最后由网格点内的防疫工作人员分发到居民手中。
“我们在接到通知说卡口又有外来生活物资时,会赶到货架去取货配送,会等卡口处防疫工作人员离开才到达,都是为了做到不直接接触。”黄学俊说。
黄学俊所在的管控区是海珠区南洲街道的后滘社区,这里从10月30日起被划定为临时管控区,实行“人不出区,错峰取物”防控措施,目前整个社区主要设立了2个卡口,分别在坚记桥头和创投小镇;后滘村又划分为10个网格区进行管理。
后滘村人口密集,辖区面积约14.573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约2.4万人,流动人口近18万人;村中握手楼多、窄巷子多、人流量大给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。
“村里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制衣厂。”自小在后滘村长大的黄学俊对社区情况十分了解,11月1日,他和其他15名居住在后滘村的同事组成“骑手志愿分队”,负责将外来物资送至指定网格点。
“为提高配送效率,我们16名骑手每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配送网格点。”他告诉记者,一开始的分配方案是1至10号网格点各有1名骑手,其余的6名骑手分别在坚记桥头卡口和创投小镇的卡口。
为加强外来物资的管理,各个卡口从早上9点开始接收外来物资,继而在10分钟左右“骑手志愿分队”会到达卡口不远处的置物架领取外来物资,开始配送至各个网格点,“有的网格点因为是厂区,住的人比较少,所以会订单也会比较少,但其余居民区网格点订单量每天还是很多的OD体育,平均一天下来共有3、4千份订单。”
“我们有一次拨打配送电话总是打不通,后来才知道这名居民是独居的聋哑人。”当遇到部分残障人士等群体,黄学俊和同事在了解情况后,会选择优先帮他们配送生活物资,网格点也设立了服务组专门解决其需求。
黄学俊还在“骑手志愿分队”中担任统筹人员一角。实际的生活物资接力更加复杂,需要他们有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,及时和街道防疫工作人员沟通、协调。
比如后滘村居民大都用煤气罐烧火做饭,煤气用完了亟须补充,因此他们每天基本会运送10多瓶煤气罐;再加上米、油等大件物资,往往一辆电动单车难以一次性运送多件大件物资。
“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后,立刻向街道工作人员反映情况,希望能配给我们四轮电动车。”现在,骑手有了2辆四轮电动车,用来配送煤气罐等大件物资,“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,社区建议管控区内的居民每次购买的物资不超过10公斤,每3天购买一次生活必需物资为宜。”
保证物资配送及时、不长时间滞留且运力通畅,是完成这场接力跑的关键因素。“我们要保证正常情况下,外来物资从卡口点配送到居民手中,不超过半小时,快的时候十多分钟便可完成一趟。”黄学俊告诉记者OD体育,一般在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多会优先配送小件外卖,“我们的工作也需要居民理解和支持。”
“骑手志愿分队”这16名骑手年纪大多是20多、30多岁,有像黄学俊一样是后滘村本地人的,也有来自五湖四海、暂时租住在后滘村的——这一次,他们作为生活物资接力跑的同一棒,一起打通物资配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